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节约用水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月,《上海市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威海市节约用水条例》也同步落地,两部地方性法规从制度设计、管理创新、责任落实等多维度构建节水治理体系,为超大城市与沿海城市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作为我国节水领域的顶层设计,2024年5月施行的《节约用水条例》确立了一系列系统性、约束性制度,为地方立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背景下,上海与威海结合自身特点,完成了地方条例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实现了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有机衔接。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人口密集、产业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始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上海市节约用水条例》的制定,正是为了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转化为法治实践,破解超大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复杂难题。
2017年,威海市出台了地方性节水法规,随着上位法修订、节水管理要求升级,原条例部分条款已出现滞后性。此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精简高效”原则,在维持原有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重点解决立法冲突、提升条款可操作性,实现节水管理与营商环境的协同优化。
两部条例均将节水优先作为核心原则,明确将节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上海明确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威海则优化计划用水管理范围,确保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到实处。
围绕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全链条,两部条例构建了全流程节水管理体系。在取水环节,均要求建设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时重点分析节水潜力;在供水环节,明确公共供水企业的管网漏损控制责任;在用水环节,聚焦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广循环用水、精准灌溉等节水技术;在排水环节,突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拓宽供水渠道。
两部条例均注重运用经济、技术、信用等多元手段,推动节水从“倡议”转为“刚需”。在激励方面,上海建立“财政杠杆+金融支持”模式,通过“节水减排”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威海通过优化条款设计减轻企业负担,提升节水措施落地实效。在约束方面,均明确了水平衡测试要求,将重点用水单位纳入监控名录,建立举报制度和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浪费水资源行为依法查处。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的条例更凸显系统性、创新性和区域协同性,针对性破解特大城市节水难题。
在产业节水方面,上海推动节水与减碳深度融合,推广分质供水、循环用水等技术,构建“合同节水+”新模式。针对产业园区这一重点区域,要求统筹建设取水、供水、排水及循环利用设施,实现企业间串联用水、梯级利用,筑牢产业绿色发展根基。
在区域协同方面,《上海市节九游娱乐约用水条例》明确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市的合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标准统一、技术联合攻关。
在技术赋能方面,突出科技创新对节水的支撑作用,支持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同时,强化数字化管理,对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实行实时监测,提升节水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威海市在条例的修订中聚焦“提质增效、便民利企”,通过条款优化实现节水管理与营商环境的双重提升。
在条款优化方面,删除了新建项目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强制性要求;优化水平衡测试要求,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支出与收益倒挂、配合度低等问题;调整计划用水管理范围,将“非居民用水户全部纳入管理”改为“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户及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户”。
在实操性提升方面,修订后的条例细化上位法原则性规定,删除重复、冲突条款,使制度设计更贴合威海实际。通过明确部门职责、简化管理流程、优化考核标准,既确保了节水管理不松懈,又避免了过度监管对市场活力的抑制,实现了法治刚性与实践柔性的有机平衡。
水资源节约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法治保障的持续发力。随着两部条例的施行,上海与威海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强普法宣传、强化监督执法,推动节水制度落地见效。
江苏扬州形成“十分钟步行如厕圈”布局 “十五五”计划新建改建公厕400座以上
近日,从江苏省扬州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扬州市把厕所作为解决民生诉求、提升文明程度、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事要事来办,将“厕所革命”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按照规划,“十五五”期间,扬州市计划新(改)建公厕400座以上。
日前,2025年全国乡土建筑工匠(传统建筑类)第一期培训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举办,来自7个省份的150名学员共话江南水乡传统建筑修缮。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环卫部门组织开展市城区冬季融清雪作业演练,以“实战化”为导向,通过模拟不同级别降雪场景,全面检验环卫队伍应急处置能力,为应对今冬城区降雪做好充分准备。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既是方法论,也是价值观,体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
2025年2月27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接到举报称,一燃气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双阳区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经核查,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两名工作人员出示的燃气经营许可证经营区域明确标明为长春市主城区,不含双阳区。
近年来,山西省通过建章立制、实践探索、多元共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守护好业主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