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男频剧被业内广泛认为是“黄金时代”,尤其在2024和2025年,众多作品纷纷问世。部分剧集的爆发力尤为强劲,尤其是《庆余九游娱乐年2》,其集均热播量突破亿次,成为市场中的最大亮点。同时,《大奉打更人》和《藏海传》等剧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近刚刚结束点映的《凡人修仙传》虽未达到“爆款”级别,但同样凭借其不小的热度在平台内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然而,也有许多男频剧未能达到预期的表现。行业频繁尝试,揭示出一些潜在问题:到底男频剧是应该吸引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情感线如何处理?哪些演员更适合演绎男频剧角色?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依然是:男频剧究竟是为男性观众打造的,还是女性观众也能喜爱?早期,男频剧的出现基本是为了满足男性观众的需求,尤其是在视频平台上拓展男性用户群体。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变得复杂。
制片人盖盖表示:“过去的观念是,男频剧若想走出圈层,就必须吸引女性观众,但现在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如果男频剧能吸引女性观众,是否就像偶像剧一样,凭借女性观众的支持获得突破?”这种观点反映出男性观众在长视频平台上的相对沉默,但也显示出优质男频剧能够吸引大量女性粉丝的潜力。例如,《庆余年2》就有超过60%的女性观众,这表明,光是这一部分观众便能帮助打造一部超级热门剧集。
那么,女性观众喜爱的男频剧又是什么样的?行业对此进行了诸多尝试。例如,一些改编自女性作家IP的男频剧,如藤萍的《莲花楼》、沧月的《七夜雪》,都在市场中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值得注意的是,《莲花楼》这类作品,虽然在传统男频剧中设定有诸多“禁忌”,如男主失去武功并放弃爱人等情节,依然能吸引大量女性观众,公开数据显示该剧的女性观众占比高达77%。
剧本策划曹璐进一步解释道,女性观众偏好有较强情感张力的剧情。“男性观众通常更关注角色的逆袭与突破,而女性观众则偏向于细腻的情感线和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张力。”她指出,像《庆余年》中,滕梓荆与王启年等角色的情感互动,便是成功吸引女性观众的一大亮点。
不过,放弃男性观众对于男频剧的创作也不一定明智。曹璐认为,尽管满足男性观众的需求相对简单——制作合格、视觉爽感足、人物立体且能吸引书粉,但如何让这些观众知晓并愿意追剧,依然是一大挑战。
与其他类型剧集相比,男频剧在演员选择和口碑传播上面临更大的压力。男观众对剧集的粘性较低,一旦剧情或制作出现问题,极可能迅速弃剧;相比之下,女性观众对剧集的选择更为谨慎,并且她们的口碑传播能力更强。
因此,男频剧在制作上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还需投入大量精力确保特效、服装及历史考证等方面的高标准。导演逸豪指出,男频剧大多集中在奇幻或架空历史题材,这类剧集对视觉效果和细节有较高的要求,而男性观众也通常对这些方面的呈现抱有较高期待。
与此同时,随着男频剧市场的火热,许多男明星也开始投身其中。肖战、杨洋等顶流演员纷纷参演此类剧集,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但男频剧的选角规则却并不简单。逸豪表示,男主演必须具备强大的“代入感”,不能仅仅是外形酷帅的“工具人”,更需具备演技和独特的魅力,以确保观众能够从角色中找到共鸣。
随着女性观众在男频剧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制片方在选角时开始更多考虑流量明星的影响力,但这也带来了挑战。往日的男演员形象、演技风格在男频剧中可能不再适配。
近年来,男频剧的另一大亮点是类型的不断创新。比如,经典的武侠剧开始回归,接连推出的《赴山海》《水龙吟》《雨霖铃》等作品,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新的尝试。相较仙侠剧,武侠剧更注重硬派打斗,能够更好地呈现制作的精致和剧集的高质量。而且,武侠剧中更为浓厚的“人情味”元素,也为男女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共情空间。
不仅如此,男频剧也开始融合更多创新元素。例如,《赴山海》融入了穿书元素,带来了新鲜的剧情体验;《雨霖铃》则改编自《三侠五义》,以展昭为视角,重新构建传统文化的故事。悬疑剧和复仇剧也在逐渐渗透到男频剧中,如《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和成毅主演的《长安二十四计》便是这方面的代表。
但尽管有诸多创新尝试,行业内对于男频剧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盖盖表示,许多看似充满潜力的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往往难以抵达高品质的阶段。
男频剧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创作方向,未来的发展仍值得期待。它不仅是男性和女性观众的市场扩展空间,更在类型创新和叙事模式上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突破。虽然目前依旧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如果创作者能够更加精细地把握观众的需求,打破传统套路,男频剧有望在未来迎来真正的“破圈”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