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以“文艺展新姿 精品献人民”为主题,重点推出精品大戏、梨园大戏、海外大戏、新锐大戏、演艺新空间、高校大戏六大展演单元,还将引入沉浸式体验、超高清第二现场等新型呈现形态,举办商圈戏剧市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好戏连台、全城有戏,80余家演出单位在30余家专业剧场、20多个演艺新空间呈现100部精品剧目,涵盖歌剧、线余个门类,为中外艺术家搭建高端交流展示平台,为首都演艺市场注入澎湃动能。
海外大戏单元引入20部国外剧目,由16家全球知名演出团队联袂献艺,落地9大专业剧场,覆盖舞蹈、音乐、戏剧、魔术等多元艺术门类。本单元交流互鉴、引入全球优质演艺资源,为中外艺术家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良性互动,彰显北京国际文化交流枢纽地位。
改编自加斯顿·勒鲁不朽小说的《剧院魅影》,在巴黎歌剧院的华丽帷幕下,讲述了一段令人屏息的爱情与宿命:才华横溢却面容神秘的“魅影”,痴恋清纯动人的克里斯汀,在渴望与孤寂之间痛苦挣扎。
自1986年伦敦首演以来,《剧院魅影》已走过58个国家、205座城市,累计观众超1.6亿人次,斩获70余项世界级戏剧大奖。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始终傲立舞台巅峰。
此次来华巡演,将原汁原味呈现由卡梅隆・麦金托什与英国线年延续至今的传奇经典版本。该版本完整保留哈洛德·普林斯的导演构思、吉莉安·琳恩的场面调度与编舞,以及玛丽亚·伯约森设计的华美服装与恢宏布景。每场演出汇聚逾130名演职人员与现场乐队乐手,呈现230余套精美绝伦的戏服及22次令人惊叹的场景转换,堪称舞台艺术的巅峰巨制。
作为当今世界舞坛最具影响力的芭蕾团体之一,艾夫曼芭蕾舞团以其革新的艺术理念重新定义了古典芭蕾的边界。鲍里斯·艾夫曼先生开创的“心理芭蕾”流派,突破了传统叙事芭蕾的框架,将舞台上的人体转化为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媒介。
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充满情感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独特的编舞风格、简约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舞美设计、深刻的角色刻画以及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将托尔斯泰笔下的爱情悲剧转化为一场视觉诗歌。舞者们将以具有张力的肢体语言,演绎安娜在爱情、欲望与社会规范间的撕裂与挣扎。
德国布莱希特剧院(柏林剧团)由戏剧大师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与夫人海伦娜·魏格尔于1949年共同创立,是德国乃至全球戏剧界一座不可忽视的丰碑。以开创性的“史诗剧”理论为核心,剧院始终强调戏剧的社会批判功能,激发观众理性思辨,奠定了其在现代戏剧史上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
走过75载辉煌历程,坐落于柏林的布莱希特剧院,始终敏锐回应时代脉搏,致力于呈现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议题。自奥利弗·里斯出任艺术总监以来,剧院进一步聚焦当代文本与时代主题,延续布莱希特精神在当下的共振。
本次,布莱希特剧院将首次登陆北京舞台,带来由柏林喜剧歌剧院前任艺术总监、知名导演巴里·科斯基执导的布莱希特经典之作——《三分钱歌剧》。科斯基曾受邀执导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法兰克福歌剧院、苏黎世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及拜罗伊特音乐节等重要艺术机构,其作品以深刻解读与强烈当代性广受赞誉。
在忠于布莱希特原作精神的基础上,科斯基将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重新构思为一曲属于大城市的当代民谣。通过巧妙交织唱段与台词,娓娓道来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让音乐本身成为叙事的主体,充满戏剧张力与情感厚度。这不仅是一次经典的再生,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线
“精品大戏单元”遴选30余部作品。覆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红色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以及传统文化创新演绎类作品。既包含创排80年持续传承红色基因的《白毛女》、曾赴欧美巡演被誉为“20世纪歌剧史上重要事件”的《原野》等历经时间检验的经典,歌剧《汉水丹心》、舞剧《春之祭》、舞剧《鹊之桥》等多部首次进京演出作品,也有歌剧《红高粱》、音乐剧《四十天》等全国首演作品。
一间狭小事务所,两个各怀秘密的男人,一桩十年未解的连环命案——这场面试,从你踏入剧场的那一刻就已开始!
与传统音乐剧不同,《面试》摒弃华丽布景和庞大群演,整个舞台几乎只有两个演员、一架钢琴和一间密闭事务所。这种简约主义反而将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层层反转上,创造出令人窒息的紧张感,使观众沉浸其中。
一程山水一程歌。自2024年夏初首演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舞蹈诗剧《九歌》携楚辞之风雅,行过天津、深圳、上海,于万千观众心间种下一粒诗的种子。而今,它将步入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重逢。
舞台之上,圆为天,方作地,一石一光皆成意象。导演胡阳与创作团队以身体为笔、舞台为卷,不述故事,只绘意境。舞者如墨迹游走于虚实之间,呼应千年前屈原的天问,也映照今人内心的迷惘与追寻。
简约的空间藏着无穷宇宙,光影如水流淌,书写无字之诗;衣袂翩跹,似草木生姿,又如神祇入梦。古调新声交融,鼓点如心跳,阮声似低语,引领观者步入一个可感知却不可言说的感悟之境。
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不朽的交响乐和震动人心的舞台演出,跨越世纪的界限,持续照亮现代艺术的道路。江苏大剧院以这部不朽经典为基石,推出原创舞蹈剧场《春之祭》,以中国美学精神解读这部一个世纪前的现代主义杰作。
怀着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舞蹈剧场《春之祭》聚焦二十世纪上半叶身在世界艺术之都法国巴黎的艺术家群体,特别是江苏籍艺术家的身影。
该剧通过鲜明新颖的舞蹈语言、丰盈的诗化意象,将时代的骇浪与个体命运交织在艺术世界中,勾勒出一幅深邃而复杂的现代图景,展现彼时在尘网之中,籍籍无名的青年们坚毅独行的人生底色和炽热的情感力量。
根据话剧改编的同名电影《父亲》(又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曾获多国电影奖超百项提名,并斩获包括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等三十余个大奖。
苏东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与无奈的一生。他年纪轻轻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随后却又屡屡遭遇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与我们一样,有着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不过他有几分飘忽的仙气,能从超越凡俗的旷达中,获得解脱。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才华横溢的诗句,更通过这些诗句向我们传递出精神力量——在人生的流放中,用爱与乐观对抗虚无。
音乐诗剧《人生的盛宴》讲述了耳熟能详的苏东坡诗词背后的故事,塑造出一个鲜活且带着烟火气的苏东坡。以苏东坡诗词的吟诵唱咏无尽诗情,体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无穷韵味;以清新悠扬的民乐演奏,渲染“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如梦风景;以宋代美学的大写意舞美领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阔达意境。在沉浸式的视听盛宴中,感受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与精神力量。
1962年,天津人艺排演了《日出》,由师从苏联专家古里耶夫的著名导演沙惟执导。沙导排戏喜欢标新立异且匠心独运,常常“戏出惊人”。2005年,剧院聘请任鸣导演为天津排演了一版“原汁原味”的《日出》。今年,天津人艺再次将经典话剧《日出》搬上舞台。此次复排由天津人艺副院长、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人艺经典版《日出》陈白露饰演者张艳秋担任复排导演,全新的演员阵容也为这部经典之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在这里,您将亲眼目睹曹禺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在舞台上复活,感受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在这里,您将领略到天津人艺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这里,您将沉浸在一场跨越时空的话剧盛宴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剧院,在《日出》的光芒中探寻人性的奥秘,感受时代的脉搏,共同见证这部经典之作的永恒魅力!
六十三年前,密云的乡亲们战天斗地,舍小家为国家,修筑了一座矗立在燕山之间的密云水库。
瓯剧起源于明末清初,原名“温州乱弹”,以唱温州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皮簧)及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唱调,是我国古老的多声腔戏曲剧种之一。2008年,瓯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作为瓯剧唯一专业艺术团体,2019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
《张协状元》是中国迄今所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之一,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瓯剧《张协状元》讲的是书生张协中状元前后人生不同境遇的故事。
瓯剧领军人物、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方汝将携瓯剧新锐翁翔领衔主演,辅以胡涛、麻建山等“老戏骨”的沉稳加持,再加之叶媛媛、周飞、沈家辉等青年力量的鲜活演绎,为该剧构建出“返璞向新”的独特舞台风貌,让观众了解南戏历史、看到南戏发展、思考南戏精华,既原汁原味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又新意十足、“玩”味十足地传播新时代戏曲魅力。
宋朝,谏议大夫张天觉被贬,携女翠鸾乘船至江州赴任,途经淮河遇见翻船。翠鸾被打鱼老丈崔文远所救,崔文远认翠鸾为义女,并将翠鸾许配侄儿崔通。崔通赴京中试后,又另娶赵钱之女赵月姣为妻。张翠鸾找到崔通任所邵阳县时,崔通不仅不认翠鸾,反将她毒打一顿发配岭南,暗中交待解差刘仁半道上害死翠鸾。翠鸾在发配途中,将不幸遭遇诉之刘仁。刘仁同情其遭遇将翠鸾带至临江驿休息。张天觉翻船之后也被人救起,钦点为天下提刑廉访使。因天黑雨大夜宿临江驿。父女二人在临江驿相认,翠鸾将崔通的恶行告知父亲。张天觉大怒,遂将崔通剥去冠带同赵月姣一起发配岭南。
《四张机》剧名中的「机」,是卷子的意思,也指向机会、机变。它的创作灵感源于20世纪初发生在北大的一则「轶事」:北大曾在上海组织过一场自主录取考试,由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负责国文阅卷工作。他翻阅到一名罗姓考生的国文卷,拍案叫好,便给了他满分。然而他却发现,这名考生的其他科目成绩平平,数学甚至考了零分,达不到录取要求。爱才心切的胡适在招生会议上力排众议,最终破格录取了他——这位罗姓考生名叫罗家伦,后来成为清华的校长。
虽是坊间传闻,主创们却不由想道:录取的结果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关于大学教育,关于乱世求学,关于知识分子的争与让,百年前的文人们又作如何想?三位教授围绕四张卷子展开的一场争论,便由此发生。
《小郡之秋》由美国剧作家崔西·莱茨创作,并于2008年获普利策戏剧奖。故事发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东北部的一个小郡,在某个闷热的八月,一家之主贝弗利突然失踪,迫使分散各地的亲人们返家,母亲维奥莱特与自己的妹妹以及三个女儿带着各自的秘密和失意齐聚一堂,一步步揭开了这个家族三代人积压的秘密、创伤与矛盾。
这部戏是唐烨和龚丽君继联手执导《晚安,妈妈》之后的二度合作,两位导演再一次延续了女性视角独特的细腻与张力。但不同于之前两个人一台戏的人物关系,本剧中,她们以婚姻、家庭、人性等多重维度铺陈人物关系,加之悬念迭生的情节推进,让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更宏大的伦理探讨形成共振,在保留情感温度的同时,更具现实厚度和思辨张力。
原本《双救举》为左四和所收藏,1958年王兆乾发现,由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首创首演。麻彩楼饰冯素珍,吴秀兰、田玉莲饰公主,王鲁明、丁紫臣饰刘文举。次年选调合肥演出,轰动一时。继而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成电影,刘琼任导演、严凤英、王少舫联袂主演,成为《天仙配》的姊妹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一份厚礼。
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黄梅戏领军人物韩再芬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了话剧、影视等其它姊妹艺术的表演元素,使这部经典剧目更加光鲜。
韩小明,国际著名圆号演奏家,德国广播爱乐乐团终身圆号首席。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圆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德国萨尔音乐学院终身圆号教授。慕尼黑国际音乐大赛(ARD)圆号评委,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任总经理,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高级顾问,华为全球音乐总顾问等。上海海外华人音乐家新年音乐会、北京世界华人音乐会策划者和北京圆号国际艺术节的发起者,被评为“欧洲十大杰出华人艺术家”。2025年,韩小明入选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高层次人才项目。
“浪漫光辉”黄佳俊、宁峰携手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演绎贝多芬与拉赫玛尼诺夫作品音乐会
黄佳俊,当今国际乐坛最受瞩目的中生代指挥家之一,以震撼人心的舞台表现力和对东西方艺术遗产的深度探索享誉国际。其指挥风格兼具德式严谨与澎湃激情,尤其擅长驾驭大型浪漫派及后浪漫派作品,是诠释贝多芬、拉赫与柴科夫斯基的卓越代表。
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拥有超过160年历史的英国交响名团,以“如金子般温暖”的弦乐音色和灵活而富有歌唱性的管乐声部闻名于世。乐团成员来自14个不同的国家,他们都是独奏家、室内乐音乐家、教育家等多才多艺的杰出人才。他们团结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举世闻名的哈雷之声。
亚历桑德罗出生于秘鲁利马一个勤俭的家庭。作为家中的长子,他18岁时移民到波兰,定期在海滨长廊进行现场表演。他凭借演奏《最后的莫西干人》和《老鹰之歌》等原声音乐而被大众所熟知。他的音乐巧妙地融合了南美和北美印第安音乐的多种元素,并以创新的手法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
“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拨动琴弦”“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啊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蔡琴醇厚温暖的声音独树一帜,治愈了许多听众。11月8日,她将携“不要告别”巡回演唱会登陆北京首都体育馆。
从1970年代末以《恰似你的温柔》出道,到《被遗忘的时光》成为穿越岁月的声音符号、《你的眼神》唱遍街巷,蔡琴歌声始终带着“疗愈”的力量。她不刻意煽情,却以磁性女中低音“替人说话”,道出听众心事,用温柔抚平伤痕,让每首歌都成“心声的回声”。如今步入歌坛近50年,她见证乐坛更迭,陪伴四代听众成长,从校园民歌时代的青涩,到成为华语乐坛“常青树”,始终坚守对音乐的敬畏。
此次北京演唱会,蔡琴设“经典”“私密”“复古”“回到原点”四大曲目篇章:既演唱《被遗忘的时光》《你的眼神》等代表作,也解锁“私密”惊喜,分享音乐记忆、唱未公开作品;“复古”篇章串联老歌与生活,“回到原点”重温校园民歌纯净。她还会将《张三的歌》恢复原版速度,让听众寻回歌曲本线薛凯琪「Let Me Love You」演唱会
薛凯琪凭借一首《奇洛李维斯回信》横空出世以清澈嗓音与邻家少女形象成为香港乐坛新星
王赫野,实力与流量并存的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出道四年,就从与一众大咖合作出多首爆款热歌的“国服最强辅助”,走到了拿奖拿到手软、开个巡场场爆满的“最强舞台C位”。
他先后斩获TME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年度新势力推荐歌手、WMA微博音乐盛典年度新锐歌手、费加罗盛典年度风尚新势力歌手、腾讯娱乐年度盛典年度全能艺人等多个奖项,更凭借其卓越的音乐天赋和舞台魅力迅速吸引了广泛关注。2024年,王赫野以「去吹一场野的风」为名开启了首轮个人巡演,上海、广州、武汉,他将音乐旅程化作一场席卷全国的视听热潮。令人惊喜的是,今年「去吹一场野的风」2.0版从歌单选曲到舞台设计,从互动环节到妆发造型都将再度升级。这一次,王赫野的热门金曲将在现场迸发全新生命力。2025春风再起,唤醒新生,王赫野「去吹一场野的风」2.0巡演继续启程。
展览通过展示来自100位捐献者的逾100件/套展品,结合相关档案、书信及多媒体展项,向社会公众讲述捐献者的动人故事,展示其重要贡献,弘扬其无私奉献精神。
本次展览是在景仁宫内举办的第10个捐献文物主题展览,同时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的第49个捐献展。
故宫博物院的捐献者来自五湖四海:既有高瞻远瞩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更有情牵故土的海内外同胞,还有大爱无疆的国际友人,亦不乏薪火相传的故宫同仁……他们背后的故事各不相同,却怀着对保护中华文化根脉同样的朴素热忱,将自己的珍藏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为实现自身使命,故宫博物院致力于在原清宫旧藏的基础上,不断扩充中国历代文物精品收藏。百年来,受益于捐献者的无私义举,众多清宫散佚文物得以回归,新发现的文物不断入藏,故宫博物院逐渐形成能够完整展现重要门类文物发展脉络的藏品体系。晋 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仿制品)
此帖清初入乾隆内府,历经永瑆、载治、奕䜣、溥伟、溥儒收藏,后由张伯驹先生以巨资购得,于1956年捐献国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件珍贵藏品都在无声地述说着捐献者的一腔赤诚。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以各种形式表彰和铭记捐献者,弘扬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此,故宫博物院设立“捐献专馆”和“景仁榜”,举办展览、座谈会,出版相关书籍和图录,以仰其高风、弘其精神。
故宫博物院始终与文物捐献者血脉相连,这种联结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中断。2005年,故宫博物院设立景仁榜,以此铭记每一位捐献者,使今人与后世皆知晓其姓名。
全部170件/套展品均为首次在中国内地亮相,部分为全球首展。从公元前15世纪的古朴金饰,到明代九游娱乐精巧华丽的头面首饰,贯穿中国金器发展史。
本届双年展主题聚焦工艺美术当代发展亮点,通过广泛征集、认线余件/套作品,捐赠作品348件/套,涵盖了玉雕、石雕、竹木雕、牙角骨雕、陶瓷、漆器漆画、织染绣等十几大工艺门类。本次展览因场地限制仅展出部分展品,共计107件/套。期望通过这些高水平作品,传承、传播好工艺美术的深厚底蕴,反映美好生活,演绎时代华彩。
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十分经典和具有代表性的裙装,其历史悠久,外形独特,款式合理,工艺精湛,凝结了美用一体、以文载道的人文思想。
本展依据传统马面裙的美学演变为划分,始以序篇形式呈现出马面裙的形制起源,后以马面裙的定形与发展为题,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方兴未艾”,展示了明代马面裙及其同期的袍、袄等,力图呈现出明代马面裙的九游娱乐着装风采。第二单元“百紫千红”,展示了清代的阑干、月华、凤尾及百褶鱼鳞裙,辅以袄、褂,马面绣片等,呈现出清代丰富的裙型与华美的装饰。第三单元“简雅凝练”,展示了20世纪初在西风东渐下,马面裙形制及装饰上的简化。近年来,马面裙以其独特的魅力再度吸引了众人的瞩目,当代设计师以传统马面裙为灵感进行传统重构,赓续了华裳故事;这不仅是对传统裙裳之美的承继,也是今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注:图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